品种来源: 广东省农科院用黄新占与丰华占杂交后选育而成。2007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,审定号:鄂审稻2007017,本品种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(新品种保护权证号:CNA20060287.X)。2009年列入湖北省农业厅订单优质稻主推品种,同时通过江西省引种审批。由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开发。
产量表现:湖北省区试平均亩产531.96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6.2%。2007-2008年度湖北、江西两省大面积推广种植,平均亩产580-620公斤。2007年8月,“国标一级优质米新品种黄华占种植考察暨产业化研讨会”在随州隆重召开,黄华占被鄂、粤、港、台众多知名优质米加工企业确定为高档优质稻订单品种。2008年9月,由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福建、重庆、四川、广东、湖北等省市农业专家对随州市厉山镇500亩连片种植的黄华占进行测产验收,平均亩产高达680.1公斤。
特征特性:早熟性好,耐肥抗倒,少打药,少灌水,适应性广:做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,比汕优63短3-4天,作一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.2天,比对照汕优63短4天。分蘖力中等,叶色浓绿,株型适中,群体整齐,叶姿挺直,稃尖无色,无顶芒,青枝腊秆谷金黄,后期转色好。株高100 cm左右,茎秆弹性好,株叶形态好,耐肥抗倒,抗逆性强,产量潜力高。穗粒结构好,穗型中等,多穗型,田间生长整齐一致,结实率高而稳,产量要素协调,特别适合直播、机插秧。
品质特征:本品种为特等优质米,整精米率特高,无腹白,软硬适中,食味佳,米质指标优于泰国米。特别适合农户自留口粮和订单农业生产。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武汉)测定,整精米率高达68.2%,垩白粒率3 %,垩白度0.4%,直链淀粉含量17.38 %,胶稠度73mm,长宽比3.5,主要理化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。
栽培技术要点:
1、适时播种,稀播匀播育壮秧,适宜秧龄移栽:作中稻栽培,鄂北岗地4月中、下旬播种,江汉平原5月中、下旬播种,湖区5月下旬播种,最迟可播至5月下旬;作一季晚稻栽培,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。在秧苗一叶一心时用多效唑壮苗,促进根系生长,提高秧苗分蘖能力。大田移栽每亩用种量1.5-2公斤(中稻确保1.5公斤/亩、晚稻确保2.0公斤/亩),大田直播每亩用种量2.5-3公斤。中稻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,晚稻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。
2、合理密植:作中稻,亩插2万穴左右(5*6寸),亩插基本苗13万苗左右;作一季晚稻,亩插2.5万穴左右(4*6寸),亩插基本苗15万苗左右。
3、科学肥水管理。施足底肥(复合肥40-45公斤或碳铵50公斤+氯化钾14公斤+过磷酸钙30公斤),早施追肥。分蘖肥应在插秧后7天内一次施完,以亩施7.5-8公斤尿素为宜,晒田复水后亩施钾肥5公斤,幼穗分化初期(晒田复水后约15-20天)亩施尿素5公斤以促进大穗多粒;抽穗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根外追肥1-2次。前期要以水调气,以气促根,以根促蘖。中期要浅水勤灌,适时晒田。抽穗扬花期要适当灌深水。后期田间保持湿润壮籽,不宜断水过早,在收获前一周断水为宜。
4、及时防治病虫害。在秧苗期及时用药预防矮缩病,在破口期和齐穗前期喷施40%富士一号各1次,防治穗颈瘟,在高温雨季偏长年份及时用药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。大田生长期根据当地病虫测报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,特别是螟虫、稻飞虱。
5、适时收获。谷粒80~85%变黄时抢晴收割,禁止曝晒,确保品质。